老子《道德經》的驚天學問是從哪裡來的?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何謂:“女德?”寫《左傳》的左丘明左大哥你什麼意思呢
我們都知道,老子寫瞭一本《道德經》,影響瞭中國兩千多年。書中蘊含的大智慧,至今無人敢說超越。那麼老子的智慧是從何而來的呢?《道德經》中到現在也不能說是過時的超前理論知識,又是從哪裡得到的呢?
有人說,《道德經》作者並非一人,很可能是經過久遠年代的積累,經多人之手匯總而成。所以這本書可以看成是“群眾智慧的結晶”;
也有人說,老子是周王朝的圖書館館長,有機會閱讀先賢遺留下來的寶貴書籍,經過老子總結而成《道德經》。所以這本書是學習前人而來;
更有人說,老子不過是閱讀瞭“百傢之源”的《易經》,得到啟發,《道德經》不過是他學習《易經》的心得體會而已。然而在我看來,以上種種,都不過是我們在以“俗人”之心,度老子之腹罷瞭。
老子有言:“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因為人間大道不行,故而順天應道之人,才會“獨異於人”,總是表現的和世俗之人不一樣。
如此,我們用與老子相背的俗人思維去揣度老子,又怎麼可能不出錯呢?世人難解《道德經》,原因也在於此瞭。

一、“群眾智慧”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