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大捷後,閻錫山為何下令晉北戰場全線撤退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郭沫若妻子和康生妻子的書法,看誰寫的更好?
一九三七年九月三十日的深夜,在砂河南山山麓的一個小村莊裡,閻錫山和他的幕僚以及將領們陷入苦思。
多數將領——特別是傅作義——的意見是:目前的戰局並沒有惡劣到不能打下去的程度。
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平型關給一部日軍重創,從靈丘方向來犯的日軍第五師團前方受阻,後方斷絕,接濟已成問題。
而從大同方向來犯的關東軍察哈爾兵團雖闖入茹越口占據瞭繁峙城,但究竟距離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師團還有上百公裡,僅能起到聲援的作用。
中國軍隊第二戰區的主力還有大部佈防於雁門關和恒山,兵力尚算得上雄厚,如果動用主力首先圍殲闖入茹越口的日軍,不但能打破危局,還很有可能創造平型關前的另一個勝利。
無奈,此時的閻錫山,作為戰場的主帥,已經“心怯膽寒”,他雖然明白“強國以武力為後盾,弱國以決心為後盾”的道理,但一旦臨戰,他的決心很快就發生瞭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