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河北人物•群星河北丨公孫龍:中國邏輯學的鼻祖
文章分類:戰國
▲資料圖:諸子百傢之公孫龍
文章出處丨《數風流人物——群星河北》
公孫龍約公元前325—前251),字子秉,戰國晚期趙國人,哲學傢,思想傢,名傢學派的代表人物。所謂名學,就是我們所講的邏輯學,它揭示瞭名實關系,能使人準確地把握概念和名稱。
趙國首都邯鄲的學術氛圍十分濃厚,公孫龍從小就受到各派學說的熏陶,使他長於思辨,善於標新立異,成人後來至平原君趙勝門下為門客,很快成為上千門客中的佼佼者,深得趙勝厚待。
公孫龍的學術成就,主要集中在邏輯學上。其成名的辯題是“白馬非馬”說。公孫龍提出“白馬非馬”的含義,是“白馬不等同於馬”“白馬異馬”,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白馬不是馬”。
據說當時趙國一帶的馬匹流行烈性傳染病,導致大批戰馬死亡。秦國戰馬很多,為瞭嚴防這種瘟疫傳入,秦國就在函谷關口貼出告示:“凡趙國的馬不能入關。”這天,公孫龍騎著一匹白馬來到函谷關前,被關吏阻止。公孫龍道:“白馬非馬,怎麼不可以過關呢?”關吏說:“白馬是馬。”公孫龍反問:“我公孫龍是龍嗎?”關吏愣瞭愣,但仍堅持說:“按規定不管是白馬、黑馬,隻要是趙國的馬,都不能入關。”公孫龍於是娓娓道來:“‘白馬’這個概念,分開來就是‘白’和‘馬’或‘馬’和‘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譬如說要馬,給黃馬、黑馬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馬,給其他顏色的馬就不可以,這證明,‘白馬’和‘馬’不是一回事!所以說白馬就不是馬。”關吏被公孫龍這一通高談闊論攪得暈頭轉向,不知該如何對答,無奈隻好讓公孫龍和白馬都過關瞭。“白馬非馬”這個中國哲學史上的著名命題,便由這個故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