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管仲, 荼毒也管仲, 齊國人的陰影原來就是管仲
文章分類:春秋
法傢先驅
管仲這個人光環很多,“法傢先驅”、“聖人之師”,諸如此類,被後人認為是實至名歸。
在管仲的齊國改革中,其所推行的主要是“倉廩衣食、選賢任能、叁國伍鄙、尊王攘夷”十六字方針,在其任內,齊國的經濟國力發展到巔峰狀態,這也是齊桓公在位數年之間,齊國大軍北可達遼東,遠至荊楚,皆靠齊國國力使然,行政管理系統化、士農工商穩定化、軍事管理規范化,齊國霸業與管仲之名互為成就。但就十六字方針看來,其中細節之處,亦對齊國荼毒深遠。
所謂倉廩實衣食足,在管仲方略中,是《國語》中“遂滋民,與無財”,也是《史記》中的“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就是全面發展商業貿易,這在小農意識占據主流的春秋戰國時代,是不可想象的。商業發達的時代,往往是較為和平的時期,在戰亂時期民不聊生,時局多變,商業的生存空間是相當狹窄的,況且自古以來的中原,對商業是比較鄙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