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關於展子虔<遊春圖>年代的探討》 為例觀傅熹年鑒定方法
文章分類:隋朝
傅熹年在對具體的繪畫作品作鑒定時,特別註重利用古代建築圖像、器物與服飾等圖像的比較、分析、考證作為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以《關於展子虔<遊春圖>年代的探討》一文為例,可以看出傅熹年的鑒定方法。
歷代對《遊春圖》的時代和真偽問題都是有爭議的。明代以後的鑒賞傢如文嘉、詹景鳳等對此畫都有極高評價,清代著名的鑒藏傢安岐也稱其奇古,乃六朝人手筆。唯有元代鑒藏傢周密對此畫的真偽提出異議,但他們都沒有舉出或真或偽的具體理由。傅熹年認為北宋以前的古畫,因為年代久遠,絕大多數作品沒有款識,又往往是孤本,所以對作品時代的確定,難度很高,但它又是鑒定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作品的斷代,利用畫中的圖像特點來分析應該是最有效也是最可信的方法。他在文中說道:“《遊春圖》是山水畫,畫中又有人物、鞍馬、建築物。如果僅僅從山水畫的風格特點來分析,目前可資比較的隻有敦煌石窟中一些隋代壁畫。但二者除瞭地域上的懸隔之外,還有壁畫與絹素畫的差別,論者可以各執一詞,不容易取得一致意見。如果從畫中所表現出的人物服飾和建築物的特點來分析,則較易達到目的。因為前代人不能穿後代人的衣冠,不能住後代形式的房子,這是十分淺顯的道理。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說:‘詳辨古今之物,商較土風之宜,指事繪形,可驗時代。’這說明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利用畫中所反映出的衣冠宮室制度、風俗習慣、地區特色等來驗證繪畫的時代和地域特點的傳統。”(傅熹年著《傅熹年書畫鑒定集》,河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4月)傅熹年從分析《遊春圖》中所畫人物頭上的幞頭和建築物的鬥拱、鴟尾的形制來驗證它是否符合隋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