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適齊 晏嬰沮封
在齊聞韶
公元前517年(魯昭公二十五年),魯國發生“鬥雞之變”,並由此引發瞭內亂。
鬥雞之變發生在這年夏天,操縱著魯國大權的季平子與另外一個魯國貴族郈昭伯兩傢,因鬥雞賭博時雙方作弊又都發現對方的作弊而引起糾紛。對於季平子的操縱魯國大權,魯昭公早已不滿,便趁著這個機會,與郈昭伯一起,聯絡起另一貴族臧昭伯,在同年秋天出兵圍困瞭季平子。力量的對比,關鍵要看魯國的另外兩傢世卿叔孫氏與孟孫氏的態度。叔孫氏的傢臣很聰明,對叔孫氏說:“如果滅瞭季氏,唇亡齒寒,我們叔孫氏也就危險瞭。”於是叔孫氏非但沒有支持國君,反而派兵救援季平子。正在觀望的孟孫氏見有機可乘,立即將前來聯絡的郈昭伯殺死,也起兵響應。魯昭公大敗,並被迫逃亡齊國。
就是在魯國內亂不已的時候,三十五歲的孔子也去瞭齊國。孔子的適齊,當然是迫於魯國的內亂,但是深層的原因還是孔子想借助大國齊有所作為,以期真正實現自己的忠君尊王、實行仁政、天下安定的政治理想。而且在他適齊之前,就曾在魯國與齊景公有過交往,並留下瞭較好的記憶。那是在五年前,正當而立之年的孔子,就對齊景公報著為天下示范的幻想。當時是齊景公與晏嬰一起來魯,齊景公曾經請教孔子:“秦穆公的秦國國傢小而又處於偏僻的地方,然而他卻能夠稱霸,這是什麼原因呢?”當時,孔子毫不遲疑就給出瞭明確的答案:“秦國雖小,志向卻很大;所處地方雖然偏僻,但施政卻很公正恰當。秦穆公親自提拔用五張黑羊皮贖來的百裡奚,授給他大夫的官爵,把他從拘禁中解放出來立即就與他一連談瞭三天的話,隨後就把執政大權交給瞭他。用這種精神來治理國傢,就是統治整個天下也是可以的,他這個霸主還是小的呢(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史記·孔子世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