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王羲之,何以稱“聖”?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致敬草根英雄】連雲港少年殷浩軒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傢,被後世推崇為書聖。那麼,作為書聖的王羲之,究竟“聖”在哪裡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他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格,主要表現在:
1、忠君愛國。《世說新語》記載:“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在國傢處於危難當頭,王羲之能放棄閑淡之心,以國傢社稷為重,這是何等境界。
王羲之在受到奸人讒害,迫不得已辭官後,於父母墓前發誓說:“羲之敢告二尊之靈。羲之不天,夙遭閔兇,不蒙過庭之訓。母兄鞠育,得漸庶幾,遂因人乏,蒙國寵榮。進無忠孝之節,退違推賢之義,每仰詠老氏、周任之誡,常恐死亡無日,憂及宗祀,豈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嘆,若墜深谷。止足之分,定之於今。謹以今月吉辰肆筵設席,稽顙歸誠,告誓先靈。自今之後,敢渝此心,貪冒茍進,是有無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載,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誠,有如皦日!”在受到奸人讒害之時,王羲之沒有退縮,而是大義凜然,即使是死,也不會改變他的報國之心。充分體現瞭王羲之的忠君愛國思想和情懷。這就是王羲之的忠君愛國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