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三國孫權稱帝後封父不封兄之謎
文章分類:孫吳
你也會想看的:孫權之為何逼死自己的謀士兼重臣陸遜
作者:山色歸讀侵權必究,授權轉載見文尾。
三國時期東吳大帝孫權,字仲謀,孫堅的第二個兒子,“方頤大口四方臉,口大),碧眼紫髯”,是一個瞭不得的君主,當時和後世的人對他多有贊譽。
曹操曾稱贊“孫子當如孫仲謀,劉表的那些兒子就如同豬狗一般遜色多瞭)!”,曹魏的元老謀士劉曄則評說“權有雄才,善用兵,見策知變”,大才子蘇軾曾用“親射虎,看孫郎”來描述孫權的騎射和膽略。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南京)。他追謚其父破虜將軍孫堅為武烈皇帝,生母吳夫人為武烈皇後,自己好幾個錦衣玉食的膏粱兒子也都封瞭王。
令人意外的是,英姿勃發、雄烈過人,江東六郡的締造者和東吳政權的實際奠基人孫策卻僅被追封為長沙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