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好為一字師:林則徐曾指點女婿沈葆楨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打虎之後的嘉慶皇帝:改革與守成哪個可以拯救大清帝國?
晚清封疆大吏沈葆楨是林則徐的外甥和女婿,年輕時,即長於書法,善於吟詠。有一次,他作《詠月詩》,得妙句“一鉤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頗為自得。林則徐也欣賞這兩句詩,但他品咂再三,總覺得詩境受到瞭局限,美中不足,於是他提筆改易一字,變為“一鉤已足明天下,何況清輝滿十分”,詩境頓顯開闊,意味也更加深長瞭。
沈葆楨與林則徐之女清代詩人沈德潛論詩,有這樣的斷語:“詩到真處,一字不可易。”如果詩離“真處”尚差咫尺呢?一字之易就不可緩行。中國詩歌用字極簡,煉字極精,一字之易往往會使意趣發生微妙的質變,這種類似於郢人斫堊的斧正,既需要巧思靈感拍馬馳援,也需要事理邏輯和精神境界為之輔翼。
唐代詩人賈島詠得佳句,卻拿不準“鳥棲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與“鳥棲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哪個更強。他正在“推敲”之際,神思恍惚,竟沖撞瞭大官員韓愈的車駕。後者畢竟是一代文膏,不僅不加怪罪,還為他定稿為“鳥棲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空靈、靜謐和神秘都齊全瞭。五代詩人鄭谷為詩僧齊己改《早梅》詩,將“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這道減法題做得妙,“一枝”搶先,可見其早。中國古人的邏輯訓練通常都是不及格的,鄭谷卻讓事理邏輯派上瞭用場,因此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