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張孝若與南通的新文化運動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曾國藩為何要說自己是蟒蛇精轉世?
江海白話文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指20世紀初反對封建文化的思想啟蒙運動。二十世紀初期,隨著“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的暴發,廣大人民群眾逐漸覺醒,一批具有西方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舉起瞭文體解放的旗幟,提出瞭“崇白話而廢文言”的口號。1917年1月,胡適字適之)在《新青年》發表題為《文學改良芻議》的文章,這是白話文運動的公開信號。1918年1月,《新青年》實現自己的主張,全部改用白話文。5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狂人日記》,這是我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標志著白話文運動在文藝方面的突破。
地處江海之隅的南通,對於新文化運動是敏感的、積極的。在張謇、張孝若父子力挺的《通海新報》張謇題寫報頭)上,旗幟鮮明地開辟瞭《新文化》副刊,鼓吹文化改革,還從上海《民國日報》轉載瞭胡適的新詩《希望》,廣為宣揚示教。張謇的獨生子張孝若堅定地站在白話文一邊,1919年6月19日他給胡適的信中說:“先生主張修革中國文字,不持極端,態度和緩,弟尤欽佩也。”並提出:“暑中有遐,能惠臨南通否?”他還身體力行,以“又僑”的筆名在南通報刊上發表瞭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