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乎流量的司馬遷,以及為何每一個人都應該讀《史記》
文章分類:西漢
文 |波波夫
司馬遷才不是在乎流量的人。要不然,在西漢,他就不會去搞非虛構寫作,而且一寫就是十幾年、五十萬字,上不討好君王,下不見聞於百姓。
1
在漢代吃文字這碗飯特別不容易。
那真是一個大師結伴而來的時代:寫時評的有賈誼,一篇《過秦論》被幾代人當作政論文教材;寫科普文章,沒有人比得上王充,當年他寫的《論衡》,比起今天的《未來簡史》來不知要高到哪裡去;寫傢庭題材的也是高手雲集,一篇匿名的《孔雀東南飛》道盡婆媳矛盾所引發的無窮災難。
現在看起來,那真是文學的黃金時代。從皇帝起就喜好舞文弄墨。漢武帝劉徹不但設置金馬、樂府等專門的文化機構鼓勵詩賦創作,也經常在長安開開文藝座談會、攢各種沙龍,解讀經典、引導文藝界詩歌創作方向。
劉徹本人就是個標準的斜杠大V:皇帝/詩人/治國理政問題優秀答主,一次與群臣去汾陽祭祀途中,見秋風蕭瑟、鴻雁南歸,文藝皇帝的悲秋之情一下子澎湃泛濫,於是寫下瞭那首著名的《秋風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