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的學書過程,給我們的啟示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揭秘拖雷撲朔迷離的死因:拖雷究竟怎麼死的?
如參照書法史料與以往論傢之說,欲對趙孟頫一生的書學作個概括,可將其分判為:仿古之前期,融古之中期與變古之後期。前期則以兼習諸名傢書與背習《千字文》為主,可謂博涉得法階段。中期則以王羲之各體書為核心,融古而存我,可謂融通兼得階段。後期則取舍李北海書風,裁成自傢之面目,可謂成熟發揮階段。
關於趙孟頫書法學習之起步,我想首先可以追朔的他的第一位啟蒙老師一一父親。一般而言,兒時耳濡目染的影響都不容小視,何況他父親是一位喜愛書畫、善於鑒賞,有著述,且有一定收藏的雅士。可惜的是他父親的書跡沒見介紹過,所以書跡上有無直接的影響不好論定。但從趙孟頫較早就臨習智永《千文》與《蘭亭序》來推論,他父親應是“取法乎上”的倡導者。所謂“取法乎上”,就是取法傳統經典大傢的法跡,這無疑是一條最保險、也是最正確的書學道路。
智永《千文》
在趙孟頫書學的前期,書評中多次提及的宋高宗趙構思陵),應是對他影響最大的書傢。這位全身心躭於書藝的皇上自述道:“餘自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筆墨”。正是這麼癡迷與用功,於書法“所得頗深”的皇帝,還曾自信地喊出“古人豈難到也!”的心聲,並希望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能的中興南宋的書道。趙孟頫既為宋王室後裔,受這一位書法成就不低的祖宗輩的皇上的影響,應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趙孟頫曾在髙宗所書《孝經》後題雲:“至於聖翰,沉潛展玩,留心多矣。”趙孟頫受高宗趙構的影響應該有這麼幾點:一、正草兼工;二、勤奮用功;三、眾體兼收;四、究心大王;五、善於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