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為何會寫劉姥姥這個醜角?
文章分類:清朝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這句詞形容《紅樓夢》裡的劉姥姥最為恰當。
《紅樓夢》是一出大悲劇。縱然當年花團錦簇、富貴無限,最後仍不免飛鳥投林、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幹凈。即使在烈火烹油的盛時,底色還是冷的,越是往後越讓人生出白色的肅殺之感。悲涼的底色中,卻跳出劉姥姥這般小醜人物,插科打諢。曹雪芹費盡筆力,借用劉姥姥的一雙眼,“慣看”瞭賈府的興衰成敗。“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瞭”。
蔣勛說,寫長篇小說就像編織,一條線忽隱忽現、忽明忽暗。劉姥姥的三進榮國府就是曹公留下的一條經線。第一次進府時,榮國府正由盛而衰、走下坡路,這時候的劉姥姥和乞丐也無半點區別,就是“舍下老臉”去求可憐,落魄得連榮國府看大門的小廝都可以任意耍弄。第二次進府時,正是元春貴妃奉旨省親、賈府的中興時期,因為賈母偶爾的興趣,劉姥姥被留瞭下來,遊山玩水、見遍瞭榮國府的頂層人物。第三次,賈府已經如摧枯拉朽般嘩啦啦倒下瞭,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一個不相幹的鄉下老婦人竟也救起榮國府的一絲香火,擔得起一個“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