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權鬥:咸豐佈瞭一個很大的局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為何說宣統三年大清壹圓銀本金幣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免費訂閱!
清室入關後的第七任君主咸豐皇帝,是個苦命天子:方即皇帝位1851年),便碰上瞭清代最大的一場農民暴動——太平軍叛亂,半壁江山淪陷敵手;好不容易捱到太平天國氣數將盡,外患又至,英法聯軍長驅直入北京城1860年),皇帝帶著後妃皇子、王公大臣倉皇“北狩”,次年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卒於熱河行宮。
據晚清筆記《焚天廬叢錄》記述,在熱河駐蹕期間,咸豐意志消沉,竟想“縱欲自戕,以冀遄死”,服侍在旁的宮女都著一種開襠的服裝,叫“梭背襠”,以便皇帝“隨時可以幸禦”。不過,咸豐還不算是昏庸之君,從“幸禦”宮女的力不從心,他自知大限不遠,除瞭服藥、服春藥,也對身後的權力佈局打好瞭腹稿。
咸豐子嗣不旺,隻有一位阿哥載淳另一子夭折),年方六歲。皇位自然由載淳繼承,但國無長君,非皇室之幸、社稷之福,如何既能避免皇權旁落,又能保障帝國的中樞不會因幼君無法親政而出現權力真空與混亂,需要咸豐在賓天之前,以皇帝的權威對未來權力作出合理的制度性安排。
在這一點上,咸豐表現出瞭不俗的政治智慧,彌留之際,他口授兩道諭旨,其一:“奉朱諭:皇長子禦名載淳,著立為皇太子”;其二:“奉朱諭:皇長子禦名載淳現立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也就是說,咸豐首先為即將踐祚的小皇帝設置瞭一個八大臣輔政的權力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