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的精神氣象
文章分類:清朝
作為中國近代名人的張謇不朽功業主要有三,即高中狀元、實業巨子與立憲領袖,每一項背後,映射的都是他雄渾的精神氣象。構成這一氣象的主要是四大因素:既重視成規又俯視成規,既重視金錢又超越金錢,既把握大勢又審察細理,既自強不息又達觀認命。
1.既重視成規又俯視成規
高中狀元對於張謇的事功來說,其意義怎麼估量都不過分。張謇出身貧苦農傢,他在科舉道路上所經歷的艱難、曲折、痛苦,早已為人們所耳熟能詳。要特別指出的是,張謇在高度重視科舉的同時,又能明瞭科舉的實質,不為科舉所困、所累。張謇從15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到41歲中進士,26年間,並不是將所有精力都放在科舉方面。
首先,他有好幾年時間是能夠參加考試而沒有參加,並不是每試必到。1894年那次,也是在沒有充分準備和父親督責下倉促應試的。其次,他在社會實踐中所投放的精力很多。張謇在中狀元以前,先後有三位貴人相助,即孫雲錦、吳長慶與翁同龢。這三人並非張謇親戚故舊,他們之所以在關鍵時刻傾力幫助張謇,都是看中瞭他的才學與品德。張謇每做一事,必全神貫註,必全力以赴,必始終如一。他受孫雲錦提攜,從南通來到江寧學術圈而備受關註。他在吳長慶幕府,一切行事、文章、論說,都不同凡響。他代吳長慶所寫《朝鮮善後六策》,備受朝野關註,原因在於他瞭解實情,明白事理。這些都是科考視野以外的東西,說明張謇在考中進士以前,已經將相當多的精力投放到社會實踐當中。再次,張謇中進士後並沒有沉醉在狀元光環下,也沒有恣意消費狀元的資源,而是另辟蹊徑,走上興辦實業、發展新式教育等全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