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沈葆楨與近代中國海軍的復興
文章分類:清朝
沈葆楨是晚清洋務運動的主將之一,他針對當時中國海軍建設落後於西方列強的現狀,提出瞭建設海軍的系統理論,並第一個將制海權提到戰略的高度,在同期的洋務大臣裡面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他一生奉行“守之於外海”、“戰之於大洋”的積極海防思想,主張以“鐵甲艦”為核心,輔以船政局自己制造的中小型兵輪,組建一支操練嫻熟、機動靈活、戰力可觀的艦隊,平時加強訓練,戰時協同作戰,力求籍此改變晚清有海無防的歷史。
針對當時日本對臺灣虎視眈眈的嚴峻形勢,沈葆楨對建立一支什麼樣的海軍提出瞭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上策是監視一旦有警就封堵敵國重要軍港;中策是戰之於大洋;下策是近海防禦,其核心思想可以歸納為:組建強大的外海艦隊,奪取制海權。要實現這個目標,至關重要的環節就是要購進“鐵甲艦”。在沈葆楨的戰略藍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鐵甲艦”占據著獨一無二的地位。以一艘“鐵甲艦”配之以其他中小型船隻即可形成一支戰力較強的艦隊,與當時亞洲各國海軍和列強在華海軍比較,實力有過之而無不及,執行“近海防禦”任務是不成問題的。從當時中國北洋、南洋、廣東3 支艦隊來說,如果每支艦隊均裝備一至兩艘“鐵甲艦”,平時演練戰法,加強訓練,戰時互通消息,協調作戰,別說遇有外敵入侵可與之一戰,即使是巡弋外海,“戰之於大洋”也綽綽有餘,絕不至於陷入被動挨打、全軍覆沒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