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別瞭,皇上
文章分類:清朝
1898年的政治變革揭開瞭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序幕,光緒帝雖然沒有明確作出這樣的政治宣示,但其行動已經表明中國要向日本學習,走明治維新的道路,以構建一個君主立憲國傢。
隻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這個計劃被耽擱,直至20世紀初新政再啟,君主立憲重回中國人的視野,也由此湧現出一批職業政治傢。他們在後來的政治變動尤其是從立憲向共和的轉變中發揮瞭巨大作用,南通張謇就是影響最大者。
體制內抗爭
張謇曾經對日本的君主立憲長期保持關註。日俄戰爭開打後,他敏銳意識到日本將戰勝俄國,勝敗的關鍵不在國土、人口、兵力,而在體制。日本的立憲體制使其致力於實業教育30年,因此有足夠的力量與中國、俄國抗衡。
不久之後,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取勝,的確證實瞭張謇的預見。與此同時,體制內的駐外使節如孫寶琦、胡惟德、張德彝及一些督撫朝臣紛紛轉變立場,認為隻有立憲可以防止中國重蹈俄國覆轍。有以他們為代表的立憲派與朝野上下尋求變革的力量推動,更因為在傢天下時代,對於朝廷有利的事情,朝廷都會欣然接受,經過一番討論和考察後,清廷於1906年秋天鄭重宣佈預備立憲,爭取用九年時間將中國帶上日本那樣的立憲國傢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