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死前得罪瞭攝政王載灃,張之洞謚號由“文忠”改為“文襄”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作為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乾隆到底是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
作者:金滿樓
1909年8月,張之洞病危。攝政王載灃親往慰問,張一片赤心,試圖利用最後機會規勸載灃,促其幡然醒悟,以振朝綱,但載灃隻是不痛不癢地說:“中堂有名望,公忠體國,好好為國珍重。”張從枕席上掙紮著起來答道:“公忠體國不敢當,廉正無私,不敢不勉。”
張之洞話中有話,意在諷諫載灃要“廉正無私”,不要任用親貴,可惜主政者渾渾噩噩,不以為意,再多言語也不過雞同鴨講。載灃走後,陳寶琛問:“監國之意若何?”張之洞長髯抖動,無他言,惟嘆息道:“國運盡矣!蓋冀一悟而未能也。”
當年,津浦鐵路督辦呂海寰、總辦李德順因強占及廉價收購土地之事為人參劾並遭撤職,載灃在召見軍機大臣時提議由唐紹儀接任督辦,張之洞以為不可,曰:“唐紹儀不洽輿情,未便繼任。”載灃冷笑道:“中堂以鄉紳重望,如以為可,誰還能說不可。”張回奏稱:“朝廷用人,如不顧輿情,恐怕要激起民變。”載灃說:“有兵在,還怕什麼民變。”張憤然:“國傢養兵,豈是用來打老百姓的?”君臣不歡而散。張之洞出而咳血,長嘆道:“不意聞亡國之言!”次日即病,不再入朝。“國運盡矣!”就在載灃前來看望的當晚,大失所望的張之洞在說完最後一句話後溘然長逝,享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