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記:詩·酒·陶淵明上
文章分類:東晉
作者:史遇春
一、開篇:引黃庭堅論陶
《陶淵明集》在三四月間就已經讀完瞭,其間,寫瞭許多文字,殘章斷篇,未及整理,終有有空,可以慢慢整理出來瞭。
先不寫我的文字,就以山谷道人的言論作為第一部分,算是開頭吧。為什麼選擇山谷道人,大約,他的見解“與我心有戚戚焉”吧!
血氣方剛時,讀此詩如嚼枯木,及綿歷世事,知決定無所用智,每觀此篇,如渴而飲泉,如欲寐得啜茗,如饑啖湯餅。今人亦有能同味者乎?但恐嚼不破耳。
寧律不諧,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而不使語俗,此庾開府所長也;然有意為詩也。至於淵明則所謂不煩繩削而自合者。雖然,巧於斧斤者多疑其拙,窘於檢括者輒病其放。孔子曰:“寧武子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淵明之拙與放,豈可為不知者道哉!
道人曰:“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說者曰:“若以法眼觀,無俗不真;若以世眼觀,無真不俗。”淵明之詩,要當與一丘一壑者共之耳。
二、酒·憂·達觀一)
對於世事,陶淵明真的忘懷瞭嗎?他真的達觀到無所掛懷瞭嗎?他真的對田園癡迷到不論世間是與非瞭嗎?似乎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