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張之洞巧治山西:從整頓吏治和作風入手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順治不腐,乾隆不死,慈禧不退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今安龍縣),祖籍直隸南皮今河北滄州南皮)。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清光緒七年1881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時年44歲的張之洞出任山西巡撫。一到山西,張之洞即發現完全出乎意料。原本富庶的山西,受中俄貿易等原因影響,晉商已呈衰落勢頭。1877年山西全境大旱,糧食絕收,民間普遍靠草根樹皮度日,個別地方甚至“易子而食”,而朝廷賑災不濟,賑災糧款被侵吞挪用放貸,民間元氣一直未恢復。所謂的山西“政清事簡”,竟是官員自身懶惰昏庸的托詞。前幾任巡撫或不理政事,或昏庸貪腐,或廉潔但懦弱,導致全省官場吏治腐敗,風氣懶散。多年積習傳染導致的“懶”“散”二病遍及山西全省,官民同病,“懶、散之極,將有魚爛瓦解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