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圓無字碑背後的往事
文章分類:清朝
1662年,永歷帝朱由榔在雲南逼死坡被弓弦勒死,南明重臣兵部尚書鄭逢元於雲南寶臺山出傢。他一生以屈原忠貞愛國自居,便取其曠古之作的《天問》,從上古數至當下,問及自然、社會、人生,規勸統治者舉賢任能,接受歷史教訓,故雲“天問和尚”。
之後不久,吳三桂得知鄭逢元出傢修行法名“天問”,實為忠君愛國之意,就派人去寶臺山迎接鄭逢元到昆明近郊來居住。
1667年,吳三桂以“構釁苗蠻,借事用兵”,擴軍索餉,試圖反清。陳圓圓、天問和尚進行多次規勸,結果都是徒勞無益。志不同道不合,鄭逢元不辭千裡之遠返回貴州老傢思州府,遁形於茂龍塘北象形坡天罡寺。
天罡寺住持崇拙和尚為歡迎鄭逢元天問和尚歸來,特對寺院做重新修繕,舉行“天罡寺”更名為“天安寺”儀式,懇請天問和尚鄭逢元當住持。
天問和尚鄭逢元作《募修引》以記之雲:“今崇拙和尚既修天安寺,又修水月庵兩處,疲於奔走,餘以古詩笑之曰:‘汝既出傢還擾擾,何以更得使人休。’崇拙和尚曰:‘貪者僧傢所忌,若功果之事,不妨多也。尚得如眾施主之願,雲乎哉。’夫立心如此,我知浮屠之合天矣,敢不毅然搦管,以成厥志?”
鄭逢元是報國無門,才結緣佛門,豈又怎能相忘於江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