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給蕭何封侯為何遭眾將群起反對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試圖改變世界的王莽,為什麼成瞭眾人眼中的怪胎?
現在一說漢初的功臣,我們常常會想到才華出眾的陸賈,但事實上,他在當時隻是一位管議論的太中大夫,毫無封侯的可能。這說明什麼?隻能說明漢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奮勇殺敵的軍功!盡管陸賈功勞卓著,但誰讓他的“功”不是軍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瞭臺面、封不瞭侯的。
這樣的說法究竟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不妨來作個比較:
《史記·曹相國世傢》記載的曹參軍功:
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侯、禦史各一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史記·灌嬰傳》記載的灌嬰軍功:
別破軍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國一,郡二,縣五十二,得將軍二人,柱國、相國各一人,二千石十人。
《史記·樊噲傳》記載的樊噲軍功:
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曹參、灌嬰、樊噲的受封是實至名歸,別人不敢議論什麼,畢竟他們軍功顯赫。從劉邦起兵開始,諸將的軍功都被一一記載下來,因功分封的時候也就少瞭不少麻煩。不過即便如此,諸將爭功的興頭一起,也難免“歲餘不決”瞭。由此也說明,司馬遷根據如此翔實的文獻所寫就的《史記》,其真實性是有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