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劉備率七十五萬大軍伐吳到底對不對?
文章分類:蜀漢
關於勸說一事。歷史上勸劉備不要伐吳的,有趙雲秦宓兩位。秦宓不談,隻看趙雲:“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兇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嗯,這裡有兩句說的很對,“兵勢一交,不得卒解”。果然,後來劉備與陸遜膠著不堪。“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兇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這句話呢,也算很對。估計劉備當時伐魏會有這效果。但是……
網絡配圖
當時為什麼劉備不聽趙雲勸諫執意伐吳孫權雖奪荊州呢?,尚不忘“全據長江,形勢益張”,委周泰為漢中太守,目的不言而喻。更兼關羽覆沒,陸遜進克宜都,三峽之險半失,兩川門戶已開。劉備若此時北上伐魏,防備東吳,北伐兵力不足;全力北伐,又怕東吳故技重施。所以,不奪回三峽之險,劉備無法全心北伐。這便是趙雲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劉備不聽趙雲勸諫,是趙雲的水平還沒上升到劉備的高度,對於全局對於戰略對於軍事對於攻守,作為與曹操媲美的劉備自然比趙雲高明太多。不過趙雲忠貞直諫倒也是美談,也虧得是劉備。換成袁紹敢斬瞭趙雲(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