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以數據分析西方戰艦 反對停止造船業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徐自華與秋瑾“埋骨西泠”之約
李鴻章認為,正因為“船堅炮利”,西方列強“百十年來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東北,闖入中國邊界、腹地”,而且正處於明治維新階段的日本也在逼視它一衣帶水的鄰邦,由此來看,裁撤造船業很不明智。
水線之上鐵甲厚十寸,內襯木板厚十八寸,船幫均系夾層,中可藏人,即轟破外層而裡鐵未穿,外水不能灌入。機器過路及兩層巨炮,均在厚鐵甲中……船內炮位用電氣線燃放,各炮一時同響……此等制作,實堪奇詫……今欲我數年創始之船,遽敵彼百數十年精益求精之船,不待智者而知其不逮;然就已成者而益求精,未必其終不逮也。
——清 李鴻章 《籌議制造輪船未可裁撤折》
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正當洋務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保守派卻潑瞭一盆冷水。這年的1月23日,內閣大學士宋晉上奏,要求停止造船,這裡所說的船,當然是指西洋現代化艦隻,理由就是花費太多;更深一層的理由是,造船沒有什麼用,因為反正打不過洋人的海軍,還不如不造;而且清廷和西方列強已經議和瞭,如果造船還會引起外國人猜疑,這樣下去“殊為無益”,“實同虛耗”。
宋晉於是建議,將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總局的造船業務全部停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