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海德格爾與老子思想的核心問題
內容提要:道的概念淵源流長,老子對道做瞭突破性提升,使其成為中國思想中最富想像力的核心詞語。海德格爾在其思想的核心問題及主導詞語上同老子實現瞭平等的“對話”和相互的匯通。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比較研究二者的相同和相異,會給予深刻的現代啟示。
關 鍵 詞:道/存在/生成
道是中國思想的最高范疇。老子講的道,既不是“太初有道”的道,也不是純粹語言之道,而是作為“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的自然之道。老子的道對海德格爾思想的“轉向”提供瞭重要啟示。這不僅使我們看到瞭中西思想之間的一個重要交匯點,而且也使我們確信中西思想在同等層次、同等深度上進行對話的可能性。更有價值的是,對話讓我們在現代思想的緯度上,看到瞭西方思想的源頭與東方思想的一個源頭,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一、老子的道
道在古代漢語中的基本意義是“道路”。在《尚書》、《詩經》、《易經》、《國語》、《左傳》等典籍中,已出現過“道”字的含義是“路”。最初“道”與“路”是分開的,而在《國語》中,“道”與“路”作為合成詞“道路”開始使用。如《周語上》中有:“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周語中》裡有:“道路若塞”。由“道路”這一原義又衍生出另外一些含義:其一是道理、理則、法則。如《尚書·泰誓》雲:“天有顯道”。《國語·楚語上》雲:君子之行,欲其道也,故進退周旋,唯道是從”。《國語·魯語上》說:“易神之斑亦不祥,不明之路亦不祥,犯鬼道二,犯人道二,能無殃呼”?其二是方法、指導。如《國語·周語中》雲:“亡之道也”。《國語·周語下》雲:“作又不節,害之首也”。其三是通達、打開。如《尚書·禹貢》雲:“九河既道”。《左傳·襄公二十一年》雲:“不如小決使道”。《國語·晉語六》中說:“夫成子道以佐先君”。其四是言說、道出。如《詩經》中的《風·墻有茨》雲:“中一之言,不可道也,聽可道也,言之醜也”。《國語·晉語九》雲:“道之以義,行之以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