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稱呼古代皇帝?用廟號、謚號還是年號?
文章分類:西周
我們現在對古代皇帝的稱呼基本上分為謚號、廟號和年號三種,但為什麼非得用三種呢?都稱呼謚號不行嗎?下面就是國史君國史通論)對這一現象的一種總結,諸君不妨提一下自己的看法。
謚號
漢文帝劉恒
謚號有很悠久的歷史,最早出現在周公定周禮的時候,並且逐漸確立瞭一套完整而嚴格的謚法,帝王、諸侯乃至士大夫以及大臣們都有被定謚號的資格,後世又出現瞭私謚。謚法有很多版本,比如《汲塚周書》中這一段“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 ,學勤好問曰文 ,慈惠愛民曰文 ,愍民惠禮曰文 ,錫民爵位曰文,剛彊直理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大志多窮曰武……”很長很長。秦始皇稱帝之後覺得謚號是以父議子,以臣議君因為謚號隻有死人才有,除瞭魏明帝),便把謚號取消瞭,漢朝又恢復。最初謚號都是隻有一個字,像漢高帝劉邦謚法裡邊沒有“高”,但一般都用在開國皇帝身上)、隋煬帝楊廣等等,但是後來的皇帝唐朝之後)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爹英明神武,怎能一個破字瞭得?便開始加碼,到努爾哈赤是個頂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所以後來漸漸地就不在用謚號來稱呼帝王瞭,因為太長瞭,相信連他兒子都記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