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用生動故事闡釋廉潔的道理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秦襄公是怎麼成為諸侯的?秦襄公的結局怎麼樣

圖為左丘明墓外的石牌坊
左丘明,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一代史聖。他撰寫的《春秋左氏傳》(或稱《左氏春秋》,簡稱《左傳》),以記述歷史故事為主,兼顧評論,故事生動形象,語言通俗易懂,具有較高的文學造詣和文化價值。
在《左傳》故事中,有不少和“廉”有關,多次把廉潔比喻成為“美玉”“寶貝”,其中最讓人稱道的莫過於“不貪為寶”瞭。
《左傳》中說,一天,一個宋國人得到瞭一塊寶玉,便想把它送給當時主管手工業的官員子罕。子罕對這個宋國人說:“我把‘不貪婪’當作寶貝,這塊寶玉又是你的寶貝;假如你把這塊寶玉給瞭我,我們兩個就都失去瞭自己的寶貝。不如你留著它,我們各自繼續擁有自己的寶貝,那不是更好嗎?”故事中,子罕謝絕宋國人的話語,既巧妙又富有哲理,口氣委婉但意向堅決,鮮明地勾畫出瞭其不貪占錢財的價值觀。後來,人們就用“不貪為寶”這句成語來形容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