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隋朝拼到國傢滅亡,也要踏平高句麗?隋煬帝的五個字一針見血
文章分類:隋朝
你也會想看的:隋末第一個起義軍領袖王薄 見證隋朝滅亡的活化石
在中國古代所有封建王朝裡,隋朝是一個引起無數歷史愛好者興趣的朝代。
在短短不到四十年的歷史中,隋朝對後世的影響是極其驚人的,特別是隋朝兩位皇帝采取的治國策略。
但是這裡面出現瞭一個問題:隋朝兩位皇帝為何要滅掉朝鮮半島的高句麗,即使最後拼到國傢滅亡也不回頭?
說這個原因之前我們來瞭解一下這個高句麗。“高句麗”史稱“高句驪”,俗稱“句麗”或“句驪”。
高句麗政權開始公元前37年,止於公元668年,前後持續瞭705年之久,曾是中國東北地區影響較大的少數民族政權之一。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劉徹設四郡統轄遼東及朝鮮半島的北部,這裡面的玄菟郡高句麗縣就是高句麗人的聚居地。
公元前37年,夫餘人朱蒙在此建立高句麗政權。在高句麗的鼎盛時期,其勢力范圍包括吉林東南部、遼河以東和朝鮮半島北部。
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分裂和戰亂激起瞭高句麗擴張的野心。高句麗最鼎盛的時期,其管轄的范圍從朝鮮半島中部以北,北到今吉林省中部,東至吉林省延吉,西達遼河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