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揭開乾隆地宮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文章分類:清朝
地宮是為埋藏“舍利”(佛教高僧遺體火化後的遺存物)在塔基下建的地窖。早期的塔舍利放在塔剎,南北朝漸興在塔下埋藏舍利。最初隻是將放有舍利的寶函直接埋於地下,以後逐步發展為建地宮埋藏寶函。 地宮是石雕刻和石結構相結合的典型建築,是陵寢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安放死者棺槨的地方。
乾隆朝是清王朝的鼎盛時期,他的陵墓修建時間長,規模大,地宮建築工藝水平高。埋葬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進深54米,總面積372平方米,完全是傳統的拱券式石結構。由一條墓道、四道石門和三個主要堂券組成,平面呈“主”字形。
第一道石門叫罩門,門樓上的出簷、瓦壟的吻獸,都用漢白玉雕成,雕鑿細巧。石門兩壁各浮雕四天王像,大小與真人相仿,形態多姿,線條清晰。過罩門洞是明堂,安放帝後的“冊”、“寶”之類。
乾陵地宮的三次瘋狂盜劫 第一次盜劫 1928年,也就是清朝覆亡後的第十七個年頭,掛著國民革命軍旗號的十二軍軍長孫殿英制造瞭第一次東陵大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