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如此做忠臣:鴉片戰爭謊報戰績致道光誤判大局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左宗棠在嘉峪關的故事
核心提示:定海失守之後,一直被蒙在鼓裡道光終於發現,他的那些鐵桿部下,包括林則徐在內的欽差大臣們用謊言編造出來的故事,使他在被不斷愚弄之下一次次誤判大局,致使鴉片戰爭不斷升級乃至大清帝國最終淪亡。
林則徐 資料圖
數千年的中國封建歷史,在相當程度上,是一部謊言史。它靠著一層又一層謊言的支撐,度過瞭悠久而漫長的歲月。然而到瞭1840年,這個古老的帝國在鴉片戰爭的炮火中轟然倒塌,隻是誰也沒有註意到,真正摧毀這個帝國的,或許不是英國人的洋槍洋炮,而是我們自己的謊言!
說起鴉片戰爭,人們的腦海中一定會呈現出一位民族英雄——林則徐。這位深受道光皇帝器重的欽差大臣,在虎門銷煙中不僅燒掉瞭數千噸鴉片,也消弭瞭孱弱不堪的大清帝國在世人面前的敗象。然而,如此自豪感並未持久,在煙霧尚未散盡之際就已經註定瞭一場更大的悲劇。有歷史學傢指出,中英鴉片戰爭在本質上並不是一場軍事戰爭而是一場文化戰爭。是兩種全然不同的價值理念的戰爭。對此我深有同感。本文將從一個側面來闡述——”謊言“作為中國封建專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維持專制獨裁的制度性手段,也是不斷促使王朝更替的政治性因素。從三國時代的趙高到隋朝的楊素,從宋朝的秦檜到明朝的魏忠賢,從清朝的文字獄到1957年反右後謊言的再度泛濫,在相當意義上來說,整個中國歷史就是一部不斷由謊言戰勝真話的歷史。更可悲的是,隻有當謊言作為”正常“語境才能維持這個龐大帝國的時候,”說謊者“已經不是柏拉圖眼中的”惡“者瞭。換句話說,任何在威權下茍活的人無論其品行優劣,說謊已成瞭某種”言語的基因“並形成瞭強大的集體無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