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己通古二十講:兵聖孫武明珠暗投遇而不淑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原標題:優己通古二十講:兵聖孫武明珠暗投遇而不淑
孫武,齊國人,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13篇,被重用為將。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占領瞭楚的國都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傢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孫子兵法是隨著孫武的出名而揚名的。孫武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60萬楚國大軍,從此,威震天下。
應該說,孫武的出現,改變瞭整個時代格局,基本也可以認定,從春秋時期過度到戰國時期,孫武起著巨大的影響作用。為何呢?
我們首先說的是孫武在政治方面的影響。我們應該說孫武是一個純粹的軍事傢,而不是一個政治傢。為何呢?
吳國是一個南方小國,相比於楚國,有著天壤之別。我們先看看吳王闔閭,吳王闔閭根本不是在為瞭國傢的強盛而進行戰爭,純粹就是為瞭自己的虛名而窮兵黷武。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吳滅楚的這場戰爭。
在戰國時期,秦國大良造商鞅提出瞭戰爭,圖利也!要麼得財得人口,或得土地。在吳滅楚的這場戰爭中,吳國收獲瞭什麼?楚國豫章山以東諸邑及附庸,屬國全為吳所有。但是這種擁有隻是一種名義上的擁有,吳國並沒有一個政治傢將這些收獲的土地消化掉。除瞭每年按例的朝貢,吳國並沒有真正的收獲什麼。反而使得吳王的野心大大的膨脹,仗著軍事力量的強大,吳國不斷的對外發動戰爭,在與楚國的戰爭過後,吳王轉而向越國發起進攻,再而北向,向晉國,齊國發起戰爭。可以說,如果吳王不打敗仗,他就會一直將戰爭發動下去。那麼,他得到瞭什麼?吳國因此得到瞭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