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學與酒,陶淵明飲酒詩中的隱士俠影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殷浩三次北伐歷經艱難險阻最後卻不得成功
1
春秋末年,兵荒馬亂。眼看夏天就要過去,風正一天涼似一天。
孔子抽空到泰山遊玩,以派遣素日憂苦。正是黃昏,殘陽如血。沿路都是孑孓愁苦的面容,風吹起他們凌亂的發梢,卻仿佛抽打在孔子的心頭。一位瘦峭的婦人懷抱嬰兒,坐在路邊一塊巨石上。那嬰兒漸漸止住瞭哭啼,仿佛明白瞭在這樣的世道,再哭也是沒有用的。他隻是睜大瞭眼睛,出神地望著天空。孔子循著他的目光抬頭望去,蒼茫的天空啥也沒有,隻有樹梢的數點寒鴉,不懷好意地盯著母子倆。
孔子輕嘆一聲,繼續趕路。這樣走瞭半刻鐘,忽然一陣琴聲從山後傳來。那琴聲時而高亢激越,時而低回纏綿,乍聽似有諸多心事,可細細聽來卻又暗含一股行雲流水般的暢快。孔子不覺放慢瞭腳步,如沐春風,心境竟漸漸化開瞭。又傳來一陣高歌,熱情似火,又恬淡如水。孔子不覺訝異地想,何方高人在此鼓琴高歌呢?這樣想著,他加快腳步,向山後轉去。
一棵遒勁的銀杏樹下,端坐著一位白發老漢。半片鹿皮批在肩上,腰間用一根草繩胡亂束著,權當腰帶,可老頭卻神采飛揚,獨自沉浸在聲樂之中。孔子立在一旁聽瞭半響,他竟毫無察覺。“敢問先生,為什麼這麼快樂啊?”直等到一曲唱罷,孔子才畢恭畢敬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