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頸之交到貿首之讎的人性窺探,論張耳陳馀續篇
文章分類:秦朝
你也會想看的:揭:秦始皇父親秦莊襄王真的是個窩囊廢嗎?
滾滾長江水,一去不復回,張耳也好,陳馀也罷,他們都永遠的消失在瞭歷史長河中,可他們留給我們的卻是無盡的反思與憂愁。
遙想當年,陳馀侍張耳如父,張耳視陳馀如子,一片祥和,二人逃亡期間,更是攜手共進,結為刎頸之交,一起走過瞭那段不堪的歲月,即至陳勝起事,二人幾歷生死,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友誼更為堅固!終至苦盡甘來,出相入將,共掌趙國軍政大權,可人性的醜惡也恰在此時爆發瞭。
巨鹿城下秦國大軍枕戈待發,而城內的張耳卻無力突圍,他唯一的希望就是陳馀,他向陳馀求救對公對私都說的過去,可他的自私也恰恰體現在其一而再再而三要求其陳馀出兵解圍。因為沒有人比他更瞭解此時陳馀手上的力量與秦軍比簡直是微乎其微。在武臣被殺後,張耳陳馀廢瞭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敗瞭李良部,可接下來面對秦軍的攻擊,他們連邯鄲都丟瞭,倉惶逃到瞭巨鹿城,是時,陳馀收攏殘兵,加上從代地趕來的張傲人馬,總共才集結瞭區區數萬兵馬。而秦軍章邯兵團和王離兵團加起來卻有五十萬的軍士。況且趙國軍隊自李良事變後,是一敗再敗,士氣低落到瞭極點。而秦國軍隊卻是高歌猛進,一勝在勝,兩相對比,無論是軍隊數量上還是氣勢上,陳馀都是必敗!而以張耳的才智,他不可能不瞭解陳馀此時的困境。可他卻充耳不聞,為瞭他自己的一線生機,不惜讓陳馀以身犯險,深陷死地!這難道是義嗎?這難道不是人性的自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