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勛復辟失敗後,為什麼能得以善終?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晚年段祺瑞:顛沛流離,不做亡國奴
張勛1854-1923),原名張和,江西省奉新縣人
1917年7月5日這一天,北京城外的盧溝橋,有兩支軍隊交上瞭火。
一方,是北洋軍閥段祺瑞手下幹將曹錕率領的“討逆軍”第三師,另一方,其實也是北洋軍,不過他們人人腦後留瞭一根辮子,統稱為“辮子軍”。
他們為什麼要交火?
因為“辮子軍”的統帥張勛,不久前剛在北京城請出瞭已經退位的清朝皇帝溥儀,宣佈“中華民國”下課,“大清王朝”重新上臺。
天下震怒。
“張勛復辟”這件事,在民國史上堪稱一幕精彩絕倫卻又荒誕不經的鬧劇。但很多人記住瞭張勛的荒唐,卻未必能回答一些問題:
為什麼張勛有那麼大的膽子復辟?
為什麼張勛還真的就那麼輕易復辟成功瞭?
為什麼真的有這麼些人願意跟著張勛復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