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福:荀子詩學的當代意義
是中國文化的,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確立期,先秦儒傢的詩學觀是中國詩學理論的光輝起點。荀子作為先秦儒傢乃至先秦諸傢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確立瞭中國傳統的詩學觀與文學觀,對中國文學史、詩學史影響深遠。充分吸收與借鑒荀子的詩學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用其合理與科學的思想內核為當下的文藝創作與批評服務,對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意義匪淺。
“明道、征聖、宗經”
三位一體的詩學觀
文學是人學,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解放與發展。因此,文學藝術既不是現實的裝飾物,更不是一種消遣,理應承擔一定的社會重責。荀子充分肯定文學藝術對個人與社會的作用,明確提出瞭“明道、征聖、宗經”三位一體的詩學觀。“聖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詩》、《書》、《禮》、《樂》之歸是矣。”聖人是最高的體“道”者,故一定要“以聖王為師,案以聖王之制為法”,因而要“征聖”;“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詩》、《書》等經典典籍是聖王觀點和思想最科學、最經典的經驗總結,“《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天下的學問全部囊括其中,故為學要“始乎誦經”,因而要“宗經”;經典之所以為“宗”,根本原因是其中所蘊含的“道”,“道”為最重要、最終之依歸,故文章應該以闡明“道”為旨歸,因而要“明道”。何謂“道”?“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人道就是禮義之道,即中國傳統的禮文化與禮儀規范,其中包含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優良的文化傳統,這些都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荀子認為,文藝不是空洞的“純文學”和單純的感官娛樂,文以載道,文藝應該有承載性和思想性。當代文藝創作應該在汲取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傳播當代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與中國人的審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