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翠艷華美的康熙瓷器帶給人們的收藏樂趣!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農民起義的洪秀全號召男女平等,但是建國後本性暴露!
清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年號),經濟貿易發達,康熙十九年景德鎮恢復禦窯廠,青花瓷器取得瞭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艷,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美而負盛名。康熙青花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終,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為突出。
康熙瓷器無論什麼品種,什麼器型,其總的特點:一是胎體非常細密堅致,有一定的重量;
二是釉面有堅硬感,無論厚釉薄釉,均緊貼胎骨,俗稱“貼骨釉”;
三是粉質白口,又因胎釉之間有粉,結合不緊密,常爆釉口邊破釉,露胎坑坑窪窪不平整;
四是底足無釉的細密滑潤,有的有極細密的修胎留下的旋紋,有釉的底足釉子肥潤或稀薄,但都很堅致,有大小不等的棕眼。
康熙時期的青料
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藍,個別發色較灰暗,與順治青花特點相近。中期青花使用雲南省的“珠明料”,這種青花色料提煉精純,呈色鮮藍青翠,明凈艷麗,清朗不渾,艷而不俗,有的呈寶石藍色,鮮藍而不火氣,它與明嘉靖青花藍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區別。康熙青花有五個層次的色階,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之分。這也是康熙青花備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趨於淡雅,有的泛暈散。康熙朝除瞭燒造傳統的白地青花外,還有漿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窯青花、藍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裡紅、青花加黃、青花加紫、青花戧金、青花鏤雕等派生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