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撤藩為何是一步臭棋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揭秘咸豐皇帝的死因:咸豐為瞭何事吐血而亡?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九,玄燁諭令,將吳三桂骸骨分發各省。
這種發泄仇恨的奇特做法,堪稱首創。如此高智商的皇帝,情急之下,做出這等沒水平的事情,隻能證明他氣急敗壞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才出此下策。說白瞭,即使將其骸骨磨成齏粉,對死瞭四年之久的吳三桂,除瞭落一個笑柄外,又有什麼意義呢?再說,將其骸骨分發各省,予以展示,更是匪夷所思。如此野蠻而且下作的報復手段,不但起不到儆戒作用,反而使人徒增反感。
他為什麼非這樣做不可?因為這位皇帝差一點栽倒在吳三桂手下。
吳三桂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漢奸之一,如果他真贏瞭的話,我相信也沒有幾個中國人會高興的。但是,康熙有相當一段時期,被這個吳三桂逼到墻角,老百姓還是覺得很開心,因為這個漢奸居然弄得皇帝很丟臉。康熙當然知道漢人看他的笑話:你養瞭一條狗,你又惹瞭這條狗,這條狗轉過屁股來咬你,活該!所以,他恨這個吳三桂,恨到極點。
康熙有兩個想不到,一是想不到局促在雲南一隅的吳三桂,揮師北上,來勢兇猛。廣西、四川、貴州、湖南、福建、廣東諸省響應,江西、陜西、甘肅等省波及,不知如何是好?二是更想不到八旗子弟兵,尤其不成器。“觀望逗留,不思振旅遄進,竟爾營私適己希圖便安,或諉兵甲之不全,或托舟楫之未具,借端引日,坐失時機者。甚而幹預公事,挾制有司,貪冒貨賄,占據利藪。更有多方漁色,購女鄰疆,顧戀私傢,信使絡繹。尤可異者,玩寇殃民,攘奪焚掠,稍不如意,即指為叛逆。不知怎樣應對?”《清通鑒》記他在永興之戰失利以後,“憂心忡忡,現於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