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及其《大學》中的政治哲學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情人眼裡出西施,西施故裡夢情人
曾子其人。曾子,生於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6年。春秋末期魯國人。名參,孔子晚年的學生,以孝著稱。認為“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主張“慎終追遠”,還主張“犯而不校”。認為“忠恕”是孔子“一以貫之”的思想。相傳《大學》是他著的。《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後獨立成篇,是儒傢學派的入門讀物。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相對於“小學”而言。“小學”在古代專指研究語言文字的學問。古時蒙童入學,先習認字,掌握基礎的文化常識和必需禮節。待到15歲左右方可入大學,學習“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道即規律、原則等。“明明德”即使道德彰明光大之意。“親民”的“親”,通“新”,使更新、革新的意思。“親民”就是“新民”,使民眾棄舊革新,除惡揚善。“止於”在此作目的解。大學的宗旨就在於彰顯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革新,除惡揚善,在於使人達到至善的境地。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傢;欲齊其傢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傢齊,傢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庶人”指平民百姓。“壹是”即都是。曾子指出,上至天子君王,下到平民百姓,每人都應當以修養品行作為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倘若本末倒置,想要治理天下,是根本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