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恩、盧循北伐功敗垂成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驚艷!王羲之的這8副帖“美”過桃花
孫恩?—402)字靈秀,瑯琊人。盧循?—411)字於光,小名元龍,范陽涿人今河北涿縣)。
孫恩起兵於海島
孫恩早年事跡史無明載,父祖官爵、姓名亦闕如,但知其出自孫秀之族。孫秀出身寒微,因倖幸而見寵於西晉趙王倫,在趙王倫輔政篡權時出謀劃策,助紂為虐,封以大郡,官至侍中、中書監、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專執朝權。後與趙王倫俱被誅。秀死而族衰,子孫從此仕宦無途,大約在兩晉之際由瑯琊移居三吳,世奉五鬥米道,社會地位不高。
盧循是西晉司空從事中郎盧湛之曾孫。盧湛雖是“名傢子,早有聲譽,才高行潔。為一時所推”,但卻因中原喪亂而“淪陷非所”,“顯於石氏”,在石趙官至侍中、中書監,於石趙末年被冉閔所殺。所以,至早在公元350 年,盧循的父祖才投奔東晉,屬於晚渡江者。盧湛仕趙及子孫晚渡,使在西晉時曾是高門甲族的范陽盧氏在東晉淪為“婚宦失類”者,故盧循及其父祖三世無官爵,盧循也不得不娶孫恩妹為妻,與地位較低的瑯琊孫氏結成姻親。在婚宦等級界限嚴明的情況下,孫盧兩族的婚宦狀況表明他們均屬於低等士族。
東晉一朝,門閥世族壟斷各級政權,低等士族往往因此仕宦受阻。盧循為人聰敏,“雙眸冏徹,瞳子四轉,善草隸弈棋之藝”,具有典型的士人氣質,卻因傢族位遇不高而身無一官半職。他對此心懷不滿。時有“鑒裁”的沙門慧遠見而謂之曰:“君雖體涉風素,而志存不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