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中關於隋煬帝部分有多少不實?唐修隋書為什麼修瞭那麼長時間?
文章分類:隋朝
你也會想看的:魚俱羅徒弟是誰 隋朝統帥魚俱羅之死
唐朝修隋書,修瞭三十五年,武德四年起到高宗顯慶年間成書,最後總編纂作者署名是貞觀十七年就去世瞭的魏征……其他各位著名文人重臣如長孫無忌顏師古孔穎達許敬宗都放棄瞭這等青史留名的好機會,心甘情願地做事而不求回報……?或者,是不敢署名,隻敢代死者署名?
對比一下,新唐書修瞭四年,舊唐書修瞭十七年;再對比下,隋朝38年,唐朝290年。非常懷疑修隋書修瞭那麼長時間到底為瞭什麼啊……是不是因為大部分時間編輯們都在吵架……要不就是編輯們在和皇帝吵架?當然,隋書裡的志確實包括瞭北周北齊還有梁陳等的記載,但那些畢竟不是重點啊……
在我看來,歷史記載不實可分兩種:一種是無意為之,但受制於客觀條件的比如第一手資料丟失),隻能靠猜測或者道聽途說的;再一種就是有意為之,巧言令色的曲筆、無中生有的污蔑或者文過飾非的粉飾等。
隋書中關於煬帝的部分應該是這兩種情況全占瞭。隋末戰火紛紛,第一手記載如起居註等能留存多少?他留在長安的時間不多,東都洛陽是經歷戰火,江都還遭亂兵洗劫,我的估計不太樂觀。第二,李淵叛隋立唐……從君臣道義上來說並不光彩。新舊唐書裡高祖本紀對於大業九年之前所有事情一筆帶過,大概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僅從後世留存的些許記載也可看出,從千牛備身算起,李淵一生入仕隋朝三十八年,之前是深受文帝重用,而煬帝縱負天下,對李傢始終是不薄的至少……)。所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李淵太原起兵可以說是為瞭還天下以太平,大義名分不虧幸好後來唐朝幹得不錯),但君臣道義上就虧得一塌糊塗瞭,還不提李淵與楊廣是姨表兄弟從母昆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