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選讀:人之性惡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晉文公成功繼位後,為何祭天祭祖卻不賞大臣?
孔子不談性之善惡,但在戰國中期,這卻成瞭諸子論爭的一個重要話題,在這一問題上的觀點也成為諸子立論的基石。性惡論是荀子最重要、最著名的觀點,這一論點固然招致瞭後人不少非議,然而他由性惡出發對後天教化的高度重視,以及他獨有的直指人心的犀利綿密的論說方式,今天讀來,仍然有很強的震撼力。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①也。今②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③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④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⑤,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⑥
①〔偽〕人為。②〔今〕猶“夫”,發語詞。③〔疾惡wù)〕憎惡。疾,忌妒。④〔文理〕規范、制度等 。⑤〔道〕同“導”。⑥本文各則文段均出自《荀子·性惡》,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