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教勾踐裝孫子,演繹借刀殺人的絕活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第十七講 秦穆公的混搭親戚圈
吳王闔閭攻越兵敗而亡,死前囑其子夫差復仇。夫差練兵三年,於公元前494大敗越兵,越幾亡。越王勾踐領五千殘兵退守會稽,求和於吳,勾踐親為夫差充馬前卒。
當時,越王勾踐退守到會稽山上,向三軍下令說:"凡是我父輩兄弟和黎民百姓,隻要有能夠幫助我出謀劃策打敗吳國的,我將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大夫文種進見回答說:“現在君王您已經退守到會稽山上瞭,然後才尋求出謀劃策的大臣,恐怕太遲瞭吧?"勾踐說:"如果能夠讓我聽聽您的高見,又有什麼晚的呢?"於是就拉著文種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最終,文種去當瞭說客,越國人把八個美女打扮好,送給吳國的太宰,在吳國太宰的幫助下,夫差聽取瞭文種的建議,與越國和好。吳王夫差就與越國訂立瞭盟約而後讓文種離開。
在古時候,所謂的盟約都是一張紙而已,如果吳國一時心血來潮,立馬又可以發兵攻打越國。從勾踐後來的行為上看,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議和後,勾踐親自為夫差充當馬前卒,恭卑地服侍夫差。為的就是穩住吳國,給自己一個修養生息的時間。文種給勾踐定下的戰略就是“重財帛,以遺其君臣”,意思就是通過賄賂的方式,讓吳國的君臣‘忘記’越國這件事,讓他們不打笑臉人,不咬送禮人。但是,我們來分析一下,吳國作為強國已經有一段時間瞭,吳滅越是在吳滅楚之後,吳國在這些年當中積累的財富已經夠多,越國作為一個戰敗國,所有的財幾乎都已經賠償光瞭,單靠自己的錢財去賄賂吳國的權臣有點捉襟見肘。因此,越國的另外一個功臣范蠡給勾踐提出瞭禍水北引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