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的書法是否被過譽瞭?
趙孟頫貼似右軍,觀其貼每每似曾相識。舉洛神賦為例,每字單看,都越看越喜歡,間架結構無不完美,簡直就是神作,令人贊嘆不已。然而全貼拿來,便經常覺得每字過於飽滿,上下字意時時離斷,又少能久看。又或這樣感覺:每字實僅八分大小,而筆意卻有十分,且多為均勻向四周擴展,觀全貼就覺得各字筆意重疊,是以充塞太過,反失連續,太過一致。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右軍行書貼自然首論蘭亭序,喪亂帖、快雪時晴貼亦佳)。趙下筆沒有猶豫,看得出來的落拓。由起至落力道均一,不是飄逸輕邁。不經意間又有一些放闊隨意之筆,但收筆往往將這種任性重新收束,歸於嚴正。趙是宋室貴胄,後歸元,政治上可謂終生寄人籬下,所以他的書法更能反映出他生平的亂離吧。
有人說“趙孟頫的書法並不好,論剛勁不如柳、論肅穆不如顏、論法度不如歐、甚至不如很多書法傢”。也有人說“趙孟頫的書法不是過譽,而是被低估瞭,因為書法史上對於他評價不一。” 要說評價趙孟頫的書法,董其昌絕對算是第一人,而且前後評價不一。比如《榮臺集·論書》中如此評價:“趙吳興書《文賦》,雖姿媚橫出,未脫本傢筆。素不學趙書,以其結構微有習氣。”又言“ 吾於書,似可直接趙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潤之氣。惟吾不能多書,以此讓吳興一籌。”《榮臺集》中評價趙的書法更加峻厲:“仇與趙指仇英和趙孟頫)雖品格不同,皆習者之流,非以畫為寄,以畫為樂者也。”不過董其昌先生晚年到是對趙孟頫的書法評價極高“餘年十八學晉人書,得其形模,便目無吳興;今老矣,始知吳興書法之妙。”所以你看,像董其昌這樣不世天才在晚年都都對趙的書法有如此高的評價,我等凡夫俗子也不敢隨意臧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