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唱垮一支項羽的部隊?別想瞭,事實是這樣的!
文章分類:秦朝
你也會想看的:秦朝將領趙佗:竟成瞭第一個統治越南的中國皇帝
公元前202年,也就是漢五年,劉邦調集瞭韓信、彭越的軍隊會師垓下,與項羽在此進行楚漢的最後決戰。項羽的軍隊在垓下修築瞭營壘,兵少糧盡,又被漢軍層層包圍,可謂是一籌莫展。深夜,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著楚地的歌,項羽大為吃驚,懷疑楚地已經盡為漢有,說:“難道漢軍已經完全占領瞭楚地嗎?怎麼四面都是楚國人呢?”愁悶不已情勢之下,連夜起來在大帳中飲酒。看著身邊的美人虞姬和跟隨自己征戰多年的駿馬烏騅,不僅慷慨悲歌,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他一同唱和,項羽淚流滿面,左右隨從也都哭泣,不敢抬頭看這位蓋世英雄的悲愴面容。這段歷史被凝結為一句成語——四面楚歌。
為什麼聽到楚人唱楚歌他會那麼害怕,知道自己大勢已去而悲歌?因為這時候人們唱的楚歌,既是一種心理攻勢的宣傳戰,又是劉邦的軍隊要慶祝即將到來的勝利而高歌。這一定是一曲歡樂之歌,絕不會是項羽唱的那曲悲歌。劉邦是漢王,為什麼他們唱的不是“漢歌”?“四面楚歌”究竟是怎麼回事,咱從項羽、劉邦反秦起義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