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攝政王載灃為何沒能挽救清朝?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福康安為什麼對英國火器不屑一顧?他與乾隆有什麼關系?
文/馬勇
載灃步入歷史舞臺
攝政王載灃生於1883年,1951年去世。歷經大清、民國、共和國,但其最風光也是最難受的時間段隻在清末那幾年,尤其是光緒帝、慈禧太後相繼去世後直至清朝終結那3年。過去,說到攝政王載灃,不免要將清亡的責任歸罪於他。
後來的研究者普遍認為載灃上位屬於機緣,並不表明他的智慧、能力可以掌控復雜的中國。
確實,載灃生長於王府大院,其智慧、能力不可能超過其兄長光緒帝。但也必須承認,載灃確實為晚清第一個出洋遊歷的宗室要員,這個特殊經歷擴大瞭他的視野,也是他在清最後10年脫穎而出的關鍵。載灃的見解也會反過來影響他的哥哥,以及慈禧太後。
載灃真正步入政治舞臺是在歐遊幾年後,在憲政改革過程中。憲政改革是滿洲政治統治現代化的關鍵,也是中國現代民族國傢重構的重要節點。
憲政的實現意味著滿洲人的“私天下”必然變為“公天下”,滿洲人怎樣才能在公天下背景下利益不受損,中國怎樣才能避免憲政改革引發政治危機,是那幾年中國政治的焦點。載灃等一批滿洲青年才俊在這個時候相繼加入政治改革進程,應該說合乎歷史發展大勢,是勢之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