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差點身敗名裂,吳三桂失敗並非實力不濟,隻因連犯大錯|文史宴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解密清廷:雍正血祭康熙陵的神秘內幕
清康熙初年,封藩雲南的吳三桂舉兵反清,一度聲勢浩大,波及十餘省,兵馬數十萬,即所謂“三藩之亂”,最後卻由勝利而變相持,由相持而遭覆亡。
總結吳三桂敗因,一在其戰略嚴重失誤,二在無得力繼承人,三在臺灣鄭傢和耿、尚兩藩全在互坑隊友;而絕非滿清如何強大不可戰勝,清康熙帝玄燁又如何英明神武。先看當時滿清八旗實力。薩爾滸之戰後兩年,八旗總男丁約6.9萬,當時以滿洲八旗為主。而到入關後,到順治五年的另一份統計,因為持續幾十年戰爭的損失,真滿洲隻剩5萬,編入八旗的蒙古不足3萬,剩下26萬多,都是歷次戰爭中陸續俘虜、征服、歸順的漢八旗男丁,滿清稱為“包衣”和“尼堪”。統共加在一起,八旗總男丁不過區區35萬。按其“三丁一軍”的習慣,核心兵力不過10萬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