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解決軍糧施行的臨時措施,影響中國六百年
文章分類:明朝
題記:朱元璋保障軍糧供給的主要方式是軍屯,然而,軍屯在開始之前、開始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怎麼辦?朱元璋想出瞭一個辦法,是一個臨時性的措施。但它卻讓朱元璋死後軍屯被破壞後,軍方糧食供給的主要手段。甚至影響瞭幾百年。此時的朱元璋手頭的錢和糧食,不是多得想怎麼用就怎麼用。而是,需要好好地運籌帷幄,一個銅板要掰開兩半兒用。
1.朱元璋開創瞭開中制,商業勢力地進入
軍屯還沒有生產出糧食,軍屯的糧食還不夠供給,這時該怎麼辦?這就需要運糧到邊關。那麼運糧就需要有人,有人就要吃糧食、就要給錢,怎麼辦?朱元璋隻好做瞭這件事情。
明初朱元璋為瞭解決邊關糧食問題,於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在山西行省施行開中法。因為要從山東濟南西北的陵縣、河北滄州一線運來的糧食,由商人送到太原北部的雁門關和代州之間的太和嶺留存供給大同,因路途遙遠成本較高,便分別送到大同倉、太原倉。報酬就是:每運到大同一石或太原一石三鬥,就給1張淮鹽鹽引,每引可以支取200斤鹽。到達指定地點銷售完畢後,再回到相應的發給鹽引的地方繳還鹽引。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完成瞭軍事儲備的同時,也節省瞭運費,減輕瞭政府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