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智慧《老子》中的人生哲理
文章分類:春秋

上善若水,處下不爭
《老子》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就是說最高等級的善意就如水一般,滋潤萬物卻無聲無息,身處不被人所註視的地方才是最接近道的,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大智若愚,勿恃聰明
我們常說的“大智若愚”,出自蘇軾的《賀歐陽少帥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意思是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懂的收斂光芒,使自己看上去和平常人一樣,“大巧若拙”說的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