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魯迅,百年孤獨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一)我們這一代人是讀著魯迅的文章長大的。小學時有《少年閏土》;初中有《社戲》、《故鄉》、《藤野先生》、《論雷峰塔的倒掉》、《“友邦驚詫”論》、《記念劉和珍君》等;高中有《藥》、《祝福》、《阿Q正傳》、《拿來主義》、《燈下漫筆》等等。各地教材稍有不同,但都收錄瞭不少魯迅的作品。
老師灌輸給學生的思想一直都是“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傢、思想傢、革命傢”,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以筆為戈,戰鬥一生,是我們的“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寫照。反正似乎怎麼高度評價都不為過。
然物極必反,實際上從80年代開始,就越來越多人對魯迅提出質疑,但一般止於文化圈,民間甚少有聲音。直到2000年,王朔在《收獲》上發表長文《我看魯迅》,認為魯迅算不上個“正經作傢”,彼時已是信息時代,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刻引發全民對魯迅的熱議,網上批判魯迅的言論一時甚囂塵上。關於王朔怎麼評價魯迅的,我就不多說瞭,沒看過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查,我個人看法是有點吃驚,不是說魯迅批評不得,人人都可以評魯迅,我們小老百姓隨便評論幾句沒人會跟你較真,但你王朔畢竟是個有影響力的著名作傢,你批評要批出點水準出來啊,整一個無知少年的輕狂樣是要鬧哪樣?)及至2013年,人教版語文教材刪減魯迅文章,被稱為“魯迅大撤退”,更是引起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