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王維公然譏諷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是不識時務?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書法故事:衛夫人獨具慧眼
陶淵明出於憤世嫉俗,不願與當權的腐敗勢力合作,毅然棄官歸隱。他留下的“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精神,一直為後人所贊譽。
但是,也有個別對陶淵明的氣節看不上眼,並加以譏諷的人,唐代大詩人、名畫傢王維就是一個。《王右丞集》卷十八有一封他晚年寫給朋友的信《與魏居士書》,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近有陶潛淵明),不肯把板屈腰見督郵,解印綬棄官去。後貧,《乞食》詩雲‘叩門拙言辭’,是屢乞而多慚也。嘗一見督郵,安食公田數頃。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知其後之累也。”
這裡提到的《乞食》詩,是陶淵明歸隱後晚年遭災時所作,原文是:
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裡,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餘意,遺贈豈虛來,
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勸,言詠遂賦詩。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大意是說自己求乞時不知說什麼好,主人知道來意後便以酒飯款待,於是自己談笑終日,即席賦詩,同時又感嘆自己不能像韓信報答漂母那樣報答主人。可以看出,此時陶淵明雖窮至乞食,但仍保持著樂觀的態度,骨頭仍是硬的。